面试问题-我觉得你不适合这个职业岗位?该如何回答?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就业创业教研室
4692
转载
面试问题
我觉得你不适合这个职业岗位,
你怎么看?
——面试经典问题分析和参考答案
曾侯森
面试中,有时面试官会给你下结论:“我觉得你不适合这个职业(岗位),你怎么看?”,或者“我觉得这个职业不是很适合你,你怎么看?”
很多大学生遇到这类问题的表现是:
1.紧张——一下就慌神了,紧张,表达不流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2.对抗——你既然觉得我不合适,干嘛还通知我来面试?
其实作为求职者,你就想一个道理:HR(面试官)面试人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如果ta真觉得你一点都不合适,ta通知你来面试干什么?你要相信一个基本的逻辑:面试官通过简历通知你来面试,就说明ta看了简历之后已经觉得你在某种程度上适合该职业。只是,ta还需要通过面试看看:你的能力和素质是否是真实的?你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或素质?你是否愿意来我们公司工作等。ta需要通过笔试或面试来“验证和挖掘”你的能力、素质和意愿等。所以,没有必要面对这个问题“紧张或对抗”。
其实这个问题,面试官有三种可能:
一是很大可能是“压力面试”——故意给你压力或难堪,看你承受压力的能力、应变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这种面试问题在销售、市场等与人打交道的岗位很容易遇到。
二是很有可能是“意向确定”——看你是不是对这个岗位有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了解,是有多大意愿或决心来求职。
三是有可能是“能力确定”——从目前面试官对你的了解程度,并没有多大把握确定你适合该岗位。这个时候面试官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希望你能陈述更多(更新)的理由(展示与该职业岗位更匹配的能力)”来说服ta。——注意,这个时候面试官并不是很确定自己的看法,ta本身也并没有确定你就真不适合该岗位。
四是有小概率可能是“征求意见”——ta真的觉得你不是很适合该岗位(你求职书的意向岗位)。但是ta觉得你的综合素质还不错,所以ta表达这个观点。一是想看你的态度,二是想看看征求你的意见让你应聘公司的其他岗位。
所以,不管面试官是哪种可能,只要心态端正,换位思考,都可以从容应对。
回答思路:
1.列出对面试官问题的理解——保持心态,抛弃对抗心态。条理化列出你对面试官问题的理解。变相证明自己能换位思考,能淡定地处理问题。
2.强调自己对职业有认真的研究和了解——采用列举职业岗位的能力模型(能力关键词)的方法来证明自己对该职业岗位有深度的研究。——也间接地证明自己坚定的求职意向。
3.关键是强调自己的能力匹配——马上讲一两个新的成就故事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与目标岗位的核心能力相匹配(STAR法则)。
4.表达可以考虑面试官意见的态度——为面试官“征求意见”的思路、为调整岗位、为自己思维局限留下退路。——俗话说“话不说满留余地”
敲黑板:参考答案:求职“新媒体编辑运营”岗位
面试官您觉得我不是很适合“新媒体编辑运营”这个岗位,可能觉得我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岗位,也可能觉得我能力不是很匹配这个岗位,还有可能觉得我更适合其他岗位。(列出求职者对面试官的问题的理解)。其实我在求职前就专门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和能力去研究了5个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模型和发展方向,觉得“新媒体编辑运营”这个岗位是最匹配我的兴趣、事件经验和能力素质的,所以我才慎重地选择了这个岗位(强调自己对职业的了解——也证明自己的求职意向是认真的,坚定的)。我尤其觉得自己在“爆款标题技巧”这个方面的能力最适合就是这个岗位。这几年我通过持续性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自己创造了新媒体爆款标题的三个技巧,编辑的100多篇文章阅读量都比同部门的人高2/3左右(成就故事强调能力匹配,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结果用数据化表达)。当然,一个人并不能完全将自己认识清楚,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并不一定很精准,如果面试官觉得我更适合其他岗位,我很愿意听听您的意见和建议。我觉得能听到你这样的行家对我的职业生涯的高见,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表示可以考虑面试官的意见)。
点评:一表明求职者可以快速听出弦外之音,并把各种可能性列举出来抛给面试官(让上司做选择题)。二是通过“自己具体怎么做的”来强调自己的求职行为是慎重的、理性的。三是通过成就故事展示自己的核心能力匹配(这点最重要)。四是为其他可能(自己确实不是很适合该岗位、或者该岗位有更厉害的竞争者等)留下缓冲空间,也能变相地证明自己灵活应对超预期事情的能力。就算是“面试官认为你更适合其他岗位”而你坚持你适合你选择的岗位,你最终有可能去不了(或不去)该公司,但是最起码的你可以听到ta(行家)的不同思考、意见和建议,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
备注:强调两点:
1.在求职前,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意向职业目标的核心能力。这里再次强调:用人单位录取人的关键是——看能力是否匹配(这个能力,包括已经展示出的技能和还没有展示出来的潜力——很多企业对大学生经验不足其实很宽容,只要能看出你有相应的潜力也会考虑的)。用人单位是通过“文凭-学习经历;实践——学校和社会实践经历等”来考察你“具有什么能力”。所以,大学生求职前一定要用心去研究各种职业岗位的“招聘启事”,通过这些招聘启事来研究不同职业的核心能力要求。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想去求什么职业就去求什么职业。目前很多大学生投简历“广撒网而机会少”,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去研究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不聚焦,没有定位,不去思考自己的能力是否与求职岗位能力匹配。
2.大学期间一定要有意识、多维度打造自己的成就故事。能力是通过“学历和经历”来证明的,但是“学历和经历”的水平可以证明能力高低。能证明你“学习和经历”水平的就是靠“成就故事”来证明。985、211这个学历就是一个你学习和考试的成就故事;拿到奖学金也是学历方面的成就故事;能获得省级国家级比赛奖励也是你的成就故事;能策划活动被省级国家级媒体报道也是你的成就故事;能坚持锻炼成功瘦身10斤也是你的成就故事;能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并获得收益养活自己也是你的成就故事……平时学习和做事,一定要思考:做这个事情,今后我的简历上可以写点什么成就故事出来。